全省工会工作创新创优成果评选活动综述

 

开启创新引擎 激活发展动力 
——全省工会工作创新创优成果评选活动综述


  “江阴主动探索工会组织新体制,把总工会建到工业经济规模大、企业数量多、职工人数多的长江村,率先建立全国首家村总工会……”
  “泗阳积极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用劳模精神去影响和教育师生……”
  在日前召开的省总工会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上,17项2012年度全省工会工作创新创优成果的发布精彩纷呈,把会议气氛烘托得格外热烈。与会代表时而热切地评论着、探讨着,时而冷静地审视着、思考着,不仅仅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些创新成果的推广价值与指导意义,更是为了把这种创新创优的精神更好地融入到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凝聚起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共识。
  最后,经全体代表现场投票,徐州市《工资集体协商纳入党政综合目标考核体系》等7项省辖市级成果和赣榆县《船员工会流动会员管理与服务》等6项县(市、区)级成果获得了2012年度全省工会工作创新成果奖。加上2011年度评出的十大创新创优成果,两年来共有23项成果获奖。
  “两年的评选活动,不仅评出了23项创新创优成果,留下了江苏工会人开拓创新的足迹和汗水,更重要的是凝结了一种以创新实践破解发展难题的精神!”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广忠说。
  与时俱进,创新探索破难题
  近年来,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会组织面临非公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职工队伍日益壮大、人员流动日益增多、劳动关系日益复杂的新情况。面对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级党政迫切需要工会组织在组织引导职工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积极作为。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对工会工作的必然要求。
  2011年,省总工会适时开启全省工会创新创优成果评选活动,引导和激励各级工会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工会工作体制机制、理论实践、方式方法创新,不断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行业特点和工会特性的创新举措、实践成果。
  许多农民工经过多年打拼,已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里手,有的甚至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然而,住房困难却是困扰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最大问题。南通市总工会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推动政府将优秀农民工和缴纳社会保险时间较长的外来农民工纳入市区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开启了农民工住房保障的“破冰之旅”。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向全国介绍了“南通做法”,称这一举措“在江苏乃至全国开创了先河”。目前,该市已有34名农民工享受到经济适用房待遇。经过层层选拔,南通市总工会这一创举,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2011年度省工会工作创新创优成果一等奖。
  省总明确要求,申报创新创优成果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工作首创或创新特色。在实践中已创造性地策划与实施,并形成较完整、可行的制度规范或工作机制,在全省属于开创性的工作实践和制度举措;或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资源,革新制度内涵,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创新成果。二是彰显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在年度实施过程中取得显著的工作效果,党委政府充分认可,社会各界普遍好评。三是有进一步推广的工作价值。积极顺应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工会科学定位和创新发展,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首次评选出的2011年度全省工会工作创新创优十大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今天看来,这十大成果的推广价值和指导意义依然重大,无论是南通市总工会“让农民工住上经济适用保障房”,还是镇江市总工会“规范化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至今仍是全省甚至全国积极学习借鉴的创新样本。
  立足实际,“首创”更有生命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创新成果评选活动的推动激励下,全省各级工会立足实际,你追我赶,竞相创先争优,出现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得到地方党政、企业和广大职工的认可。
  2012年的创新创优成果评选,分成了省辖市级和县(市、区)级两个层面,各市的申报指标从去年的两项扩大至三项,以此推动全省工会工作重心下移,服务职工、促进发展,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全省工会热情高涨,踊跃参与,共申报了37项成果,其中市级13项,县(市、区)级24项。
  与2011年相比,去年的全省工会工作创新创优成果评选流程更加严谨科学。初评改进为召开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人员会议集体研讨论证,从提前一个星期将37件成果申报材料分发各位评委酝酿,到会议上成果申报单位介绍、省总职能部门点评、评委们讨论,直到最后投票打分。“第一天下午1:30到6:30,第二天上午8:30到11:30,整整8个小时的初评会,有点紧张到气都喘不过来的感觉。”一位省总部门负责人说,“不仅在比各地申报成果的质量,也是在考我们省总的部门负责人自己——看你点评的是否准确到位,就知道你对业务是否熟悉、对面上情况是否掌握得全面清楚、对开展工作的目标路径是否设计精确得当。”
  “也很过瘾”,这是评委们的共同感觉。各地申报的37件成果逐一过堂,优劣得失分析、评判得清清楚楚。在这样的基础上,17项成果脱颖而出,进入了最终的省总全委会票决。
  创新必须立足实际,提高针对性,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2012年申报的创新创优成果,都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和工会工作重点、热点、难点、特别是在助推经济和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努力寻找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办法。
  作为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资决定和制衡机制,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我国已推行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制度的积极作用和“维权威力”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徐州市总工会依靠党政支持、部门联动,在促成工资集体协商纳入党政考核体系的探索实践中迈出了可贵的一步。虽然考核分值比例只占百分中的2分,但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各级党政领导亲自督导、亲力亲为,成为政府工作一景。目前徐州11个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与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都签订了年度工资集体协商目标责任状,并全部实行问责制。50人以上企业工资协商数量提高近20个百分点。
  在2012年度的评选中,徐州市总的这一创举荣获一等奖。
   长效机制,创先争优常态化
  帮扶服务站点向下延伸,建到职工身边,给广大职工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是江苏工会帮扶服务工作的特色,也是当前和今后几年帮扶服务工作的重点。如何有效向下延伸、有效整合资源、有效发挥作用?姜堰市总工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乡镇工会没有场地,缺少专职人员。这无疑是帮扶服务站点能否建到职工身边的两大瓶颈。姜堰市总工会提出,按照标准每建成一个服务站点通过验收即补助5万元,其中乡镇政府补助3万元,工会专项经费列支两万元。在人员落实方面,要求各乡镇服务站点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工作人员,人员工资从政府经费中列支。
  “场地和人员这两大难题的解决,是帮扶站点能够落地生根的关键,充分体现了姜堰市总工会争取党政支持、有效整合资源的决心和能力,具有创新意义。”省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点评。
  正是在如此务实有力的推动下,姜堰16个镇(区)全部建成了符合要求的职工服务站,通过助困、助医、助学、助业、维权等各类富有成效的服务,保障了职工权益、促进了企业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真正发挥了应有作用,彰显了工会作为。
  姜堰市总工会的这一探索,只是江苏工会人创新路上的一个脚印。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开展两年来,有如开启了一架创新引擎,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了以创新破解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新挑战新问题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了工会工作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不少市、县总工会以此为契机,如南通、泰州等地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优成果评选活动,有效激发了基层工会组织开拓创新的工作热情。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南通市总工会表彰了崇川区总工会《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线职工带薪疗休养制度》、如东县掘港镇总工会《基层工会主席直选》等38项创新成果。
  创新创优,已成了全省各级工会的必须选择和自觉行动。破难题、创特色、抓亮点成了许多工会干部的普遍做法。与此同时,通过评选活动的开展,推动各级工会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工会干部的思想认识大大提升,找准了工作定位,能准确把握工会组织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总结两年评选活动给工会工作带来的变化,刘广忠认为这是最突出的一点。  

责任编辑:泰州市姜堰区总工会